当艺术不能承受加之于上的种种负荷时,为艺术而艺术,唯美的艺术非功利的艺术必然为一些艺术家所追求,这种追求如果仅仅是在形式上的,而这种纯形式又不能将人的生命、人的灵魂融纳进去,那也只能给人感官一时的快感或新鲜感,却不能更深层地打动人的心灵。王国维虽主张非功利的艺术,但他却强调艺术家个人的喜怒哀乐及种种情感,本应凝聚着人类的共同情感,或者说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共同情感。
季秀伟是我多年的画友,他有相当长的时间简居宝鸡,又执着地寻找着一种带有中国农村泥土气息的绘画表现,那一时期我看过不少他的写生,扑面的泥土芬芳,伴着村道上的牛粪和包谷秆,柴草的腐香,春夏秋冬点缀着山村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当时我给季秀伟这种执着以极大的肯定。当我们在米勒的《拾穗者》画面前时,我们强烈的感受到米勒和他的田园生活是那么深沉的交融,将艺术家的生命融进他所生存的时代和环境,这是非常可贵的。
后来秀伟进城了,他现今有了更好的条件将他多年来积累的生活素材和美的感觉在绘画艺术上给以升华。
我高兴地看到他进城后的这一批小画,除了仍然感受到画面的质朴和亲切,还发现了他艺术探索至关重要的些微变化,比如:画面更单纯了,单纯的笔墨、单纯的境界、单纯的情绪。又如:画面强化了对心灵的召唤,旷野的一只狐狼;柴屋旁的一匹瘦马;层林深处的樵夫和狗;春光紫气一片梨花或温馨的灯火;耍戏的稚童……那素材中的点点足以让人的心灵起了非同一般的涟漪。
这些微小的变化是可喜的,因为他不是在符号或形式上的徒有,而是沿着艺术本体纵向深入灵魂的变化。
这条艺术原则应是千古不变的,有了这个前题,不妨秀伟可以大胆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我们期待着秀伟沿着这条路走的更加精彩。2006年7月于红草园(作者:江文湛、著名画家 本文系作者为《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季秀伟作品》所写序文。)
季秀伟相关作品鉴赏 |